|
|
勞動進課堂 美食共分享
時間:2023-06-28 00:17
瀏覽:
【大 中 小】
近期,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學美食社的同學們迎來了本學期的美食分享小結會。同學們除了品嘗自制的美食外還一起分享了學習體會:“這是唯一不讓我覺得累的一門課,希望下學期還能有這樣的課!”這是陳振宇同學的心聲。“老師您知道嗎?那天看著自己做好的粉嫩嫩的紅團,我特別的激動,這可是上過央視的美食——非遺紅團,我也會做耶!”潘若曦同學自豪又激動的說道。
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學做非遺紅團的學生們
本學期第二十四中學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在“雙減”背景下,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第四節課后服務為契機專門開設了“美食勞動課”,成立了“壺山美食社”。該課程以授課和勞動實踐的方式來開展課程學習,在了解美食文化的基礎上,更關注同學們的勞動實踐能力的養成。該課程立足民俗文化,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實際,且以同學們的需求為中心。做什么美食?怎么做?準備什么食材?全權由學生討論決定。“食譜”中的非遺紅團、西天尾扁食(燕皮)、荔枝肉這三道美食,既是很受同學們歡迎的食品,也是莆仙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情投入制作扁肉的學生們
正如龔亦斌校長所言:“讓同學們親自參與制作,既尊重了同學們的個性發展,又能讓同學們體會到莆仙地區的飲食文化特色,讓課程與地方風俗文化相融是我們開啟的初衷。”
本學期的美食勞動課程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在校生活,還讓同學們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除此以外該課程還有意識引導學生制作地方美食,其目的是引導同學們在美食制作和品嘗中了解地方民俗飲食特色,從日常的飲食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特色,熱愛家鄉,為自己家鄉代言。(莆田第二十四中學 龔雪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