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原油強勁漲勢帶動,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將再創新高。據多家大宗商品資訊機構測算,截至6月10日本輪成品油計價期第8個工作日,參考油種均價為每桶119美元左右,預計國內汽柴油上調幅度為340元/噸,調價窗口在6月14日24時。澎湃新聞以此測算,上述調幅折合升價約為0.26元。這意味著,本輪調整兌現后國內大部分地區95號汽油將突破或逼近10元/升。
據澎湃新聞梳理,各省份5月30日公布的上一輪調價后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顯示,自5月30日24時以來,絕大多數省份95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格在9.5元/升以上,廣東、廣西、云南、四川已超過9.73元/升,海南、西藏突破10元/升。最高零售價格指的是價格“最上限”,成品油零售企業在不超過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的前提下,可自主制定具體零售價格。最高零售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
據金聯創能源數據,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0日,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共經歷“24漲7跌4擱淺”(其中2022年兌現9漲1跌),漲跌抵消后,汽油累計上調3815元/噸;柴油累計上調3675元/噸。因各地油價略有差異,以湖北地區油價為例,92號汽油由2021年年初的每升5.96元漲至9.03元,95號汽油由去年年初的每升6.38元漲至9.66元。
金聯創能源分析師王珊在報告中稱,截至10日,預計汽柴油應上調340元/噸。受慣性影響預計此次零售價上調幅度或仍有拉寬趨勢。目前正處于原油傳統消費旺季,且又是颶風等極端天氣的高發季節,原油大有再度沖擊新高的趨勢,不排除沖破130美元/桶的可能。
近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呈震蕩上行走勢,供應不足的擔憂以及需求增加支撐國際油價保持在每桶120美元的高位。相較于今年初,全球兩大基準WTI、布倫特的漲幅高達56%。業界普遍觀點認為,由于全球原油供需持續偏緊,疊加地緣政治溢價,高油價將貫穿全年。
假如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會一直無限制跟漲嗎?并不是的。
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設置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的“天花板”和“地板”限制。具體而言就是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在40-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今年3月俄烏沖突導致油價迅速沖高后,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解釋稱,當國際油價繼續上漲,但不超過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回顧歷史,在2016年的國際油價下跌中,國內成品油調價曾因“地板價”機制出現“六連!,未作調整。2020年疫情沖垮全球成品油需求導致價格大跌后,國內油價也曾觸及“地板價”。
需要說明的是,當油價低于“地板價”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并非直接留給企業成為收入,而是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并根據《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于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作為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自上述機制啟用以來,截至目前未觸及過“天花板價”。目前來看,國際油價距離每桶130美元的“天花板價”仍有10美元左右。
油價不斷攀高后,電車和油車到底孰優孰劣的爭議越加激烈,不少燃油車主直呼“開不起”。
王珊分析稱,隨著國內油價漲至高位,消費者抵觸心態漸增,民眾綠色出行增加。與此同時,國內汽車銷量的大幅回落以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爆發式增長,私人消費占比的不斷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對燃油汽車出行成本的考量與取舍。再加上國內疫情影響,各地區加油站銷量普遍不及往年同期,部分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銷量甚至不足同期六成水平。目前零售利潤空間仍處于高位,在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油站優惠政策也更加多樣靈活。目前主營(即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優惠主流仍在0.3-1元/升,偏遠、交界地區偶有超1元/升的優惠幅度。社會油站價格優勢仍存,尤其部分地煉零售企業優惠幅度可達2元左右。
來源:澎湃新聞
|